搜索
正體中文
  • English
  • 正體中文
  • 简体中文
  • Deutsch
  • Español
  • Français
  • Magyar
  • 日本語
  • 한국어
  • Монгол хэл
  • Âu Lạc
  • български
  • Bahasa Melayu
  • فارسی
  • Português
  • Română
  • Bahasa Indonesia
  • ไทย
  • العربية
  • Čeština
  • ਪੰਜਾਬੀ
  • Русский
  • తెలుగు లిపి
  • हिन्दी
  • Polski
  • Italiano
  • Wikang Tagalog
  • Українська Мова
  • 其他
  • English
  • 正體中文
  • 简体中文
  • Deutsch
  • Español
  • Français
  • Magyar
  • 日本語
  • 한국어
  • Монгол хэл
  • Âu Lạc
  • български
  • Bahasa Melayu
  • فارسی
  • Português
  • Română
  • Bahasa Indonesia
  • ไทย
  • العربية
  • Čeština
  • ਪੰਜਾਬੀ
  • Русский
  • తెలుగు లిపి
  • हिन्दी
  • Polski
  • Italiano
  • Wikang Tagalog
  • Українська Мова
  • 其他
標題
文稿
即時播放
 

藉由真正明師的傳授洞悉真正的打坐(十一集之四) 1989.05.25 美國加州舊金山

摘要
下載 Docx
閱讀更多

溫度、地球的運動和海洋的結合—大氣、溫度和運動,使萬物存在於海洋中。[…]同樣,在上帝充滿仁慈與愛的幸福海洋中產生振動。然後,萬物都與自然的力量結合在一起。然後就有兩股力量出現了。任何運動多少都會產生一兩種力量。一種是正的,一種是反的。[…]於是,這種負面與正面的力量,當它們混合在一起,或以某種方式相互融合時,就創造出第三種東西,於是萬物就這樣出現了。

現在我們知道聖經和佛經講的是同樣的東西。所以,唯一剩下的問題是如何找到這個自性,或這個道,或這個上帝?所以要認識上帝就是認識這個道。我們回來講結論,因為道就是上帝,一切都是祂創造的,然後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創造人類。所以,我們是來自這個道,或這個上帝。事實上,道,如果道就是上帝…

現在我們來做一些腦力激盪,只是好玩一下。如果聖經說,道就是上帝,或道與上帝同在,那麼道就是上帝,那為什麼祂不乾脆只說:「太初有道」或「道就是上帝」或「太初有上帝」?這樣不是更簡單嗎?為什麼祂要說:「太初有道,」然後,「道與上帝同在」,然後又回來說:「道就是上帝。」為什麼祂不說「道就是上帝」就好了,或是只說「太初有道」,不提到上帝,或者,若提到上帝,那就不要提到道。為什麼要講那麼複雜?誰知道?請舉手,你知道?

(因為在產生振動之前,上帝是一片虛空。)是,很好。你開悟了。給你一分。給你一個A。在美國,A很好嗎?噢,感謝上帝。不然,我就惹麻煩了。因此,我們從佛教中了解,他們也說太初之時,空無一物,無形無質。然後,我們也從《道德經》得知這一點。道教也說,太初,一片虛無,只有「道」。那個名啊,名產生了—名,就是振動力,就是道。在西方,我們說Word,也許當時在中國,他們說「名」。所以語言之間的差異讓我們感到混淆,並且使其他宗教分裂,並互相打仗。這是很遺憾的事。我們不應該這麼做。

太初之時,只有上帝,或者我們稱為愛海,完全一片虛無,沒有振動,沒有光,沒有黑暗,沒有思想,沒有移動。然後,開始動了起來—那就是道,就是振動力。然後萬物就被創造出來了。所以事實上,道不是上帝,不過道也是上帝。沒有上帝,就沒有道,沒有(內在天堂的)音流,而沒有(內在天堂的)音流,我們就不認識上帝。情況就是這樣;大概就是這個意思。

就像海洋一樣,如果沒有波浪,看起來就不像海洋,而像是大池塘、平靜的湖,因為湖平靜無波。所以海洋有波浪,我們都知道。波浪是從海洋中產生,但海洋實際上沒有波浪。這樣清楚嗎?海洋中的萬物也是如此:魚族人、魷魚族人,以及海洋中所有生物和無生物也是從海洋中產生。不是這樣嗎?

溫度、地球的運動和海洋的結合—大氣、溫度和運動使萬物存在於海洋中。但他們是從海中生出來的。同樣,在上帝充滿仁慈與愛的幸福海洋中產生振動。然後,萬物都與自然的力量結合在一起。然後就有兩股力量出現了。任何運動多少都會產生一兩種力量。一種是正的,一種是反的。中文稱為陰、陽,西方術語稱為負面與正面。於是,這種負面與正面的力量,當它們混合在一起,或以某種方式相互融合時,就創造出第三種東西,於是萬物就這樣出現了。

我不曉得是否說得太遠了。就像電一樣。有兩極。一個負極,一個正極,當正負極連通起來時,就會產生力量。這就是我們所說的電力。然後,開始產生各種運動、各種光和其他我們所需的一切。事實上,電不正也不負,然而,沒有正極、負極,我們就沒有電。這是萬物共通的道理。

上帝非善非惡。祂只是無所分別的愛海。祂不知何謂仇恨,祂不知何謂汙垢、何謂惡、何謂罪。因此,我們稱祂為慈悲愛海。祂不分別善與惡、美與醜。所以,我們稱祂為愛海。但愛海對我們來說,可能很難理解。因此,這種振動出現了,然後有了陰和陽,所以我們有時間進行比較。然後,我們開始了解到什麼是好,什麼是壞;什麼是智慧,什麼是無明。但這樣才好玩,不是嗎?這樣才有趣。如果沒有對立的力量,我們可能永遠都處於無明之中。我們無法體會上帝的愛與仁慈。所以,它也是有一些作用。

還有另一種理論。在佛教中,人們相信沒有上帝存在。因此,天主教徒稱佛教徒為無神論者。這個用詞對嗎?意指沒有信仰的人。現在,佛教徒否認他們是無神論者。他們說,當然他們不相信上帝,但他們相信佛。所以,雙方在心智層面爭論得很厲害。我認為佛陀的意思是,當他說沒有上帝時,他的意思並非要相信一位非上帝,而只是意指不存在人格化的上帝—一個人坐在那裡說:「你是壞人,你是好人,」然後懲罰這個人,獎賞那個人。他指的是那個沒有名號的慈悲愛海,而這個「名」,我們無法用名稱界定,這才是真正的「名」。所以實際上,所有國家和不同國家的人、開悟的人,都以不同的方式表達,所以,不開悟的人很容易混淆。除此之外,還有神職者權術的這個大機制—不開悟的牧師和神職、神職者的權術,恐嚇人們做出各種各樣的事情,為了他們自己自私的動機,或是對權力和名利的渴望而抓住信徒。這是唯一的原因。

如果他們都開悟了,他們就會尊重各種宗教經典,並了解如何往內讓自己與上帝溝通,然後無需借助語言,就能通曉各種事理。這就是老子所說的:「知不知,上。」然後他又說:「大智若愚。」有人明白這個道理嗎?為什麼一個人變得那麼有智慧,卻看起來像個無知的人?你們知道嗎?有誰知道?我會給你五美元、十美元。沒有人?無價的答案。沒人知道?有,噢,你後面的那位先,所以也許…是,是,就是你。就是你,抱歉。他先說。

(因為他們不應該…智者不需要建議,總之,他不用說什麼,所以智者不說什麼來彰顯他很有智慧,因為他不需要表現出來…)是,是,我了解。我了解你的想法。他的意思是,智者知道,反正愚蠢的人絕不會同意他的觀點。不是這樣嗎?因為他的行事以及對事物的看法完全不同。所以,他不會期望愚蠢的人能了解他。因此,無論愚人說什麼,智者都會說:「是,是,也許是這樣。好,好,你繼續說吧。」不是這樣嗎?是,類似這樣。你們有什麼不同的想法嗎?

(嗯,我認為這可能意味著學得越多,研究得越多,就真正體會到自己懂得越少。我認為,看起來沒顯得很好,是因為沒深知灼見,就不發表評論。)是,是這樣,這也是事實。他說,一個人學得越多,就越體會到自己是多麼無知。因此,他不再閒聊,不再發表評論和高談闊論。他變得更謙卑,是這樣沒錯。所以,看起來似乎一個人學得越多,就變得越愚笨、越無知、越卑微。但其實,我認為他意思是,我們越謙卑。這是比較正確的用詞。

事實上,一個人學得越多,就變得越謙卑,因為他領悟到人人都有上帝的本質,都有佛的智慧。我們可以向我們的每一位鄰居學習,我們可以尊重和疼愛街上遇到的每一個人。所以,我們真正變得更加謙卑。也許老子的意思是變得更謙卑;這是那句話的意思。是,我確實同意你們兩個。所以,我想稍後你們會從我這裡拿到十美元。噢,你們必須免費貢獻,你們不能總是等著領獎。但無論如何,我已經說了,所以你會拿到,這樣很好。

下載照片   

觀看更多
所有分集  (4/11)
觀看更多
最新
35:22

焦點新聞

120 次觀看
2024-12-21
120 次觀看
24:29
2024-12-21
190 次觀看
38:04

焦點新聞

153 次觀看
2024-12-20
153 次觀看
分享
分享到
嵌入
開始時間
下載
移動端
移動端
蘋果
安卓
用手機觀看
GO
GO
Prompt
OK
App
掃描二維碼,下載應用
蘋果
安卓